山东省重点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简介
时间:2019-10-25 02:16来源:未知 作者:烟台思创 点击:
416
次
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要载体,济南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积极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大时代下纵横开阖的视野,描绘出济南高新区“五大片区”的发展格局,总面积达到了318平方公里。
济南高新区创新制定《人才20条》,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用人单位主体、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平台带动的人才工作格局。
近年来,高新区市场主体每年以一万余家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各类市场主体6.6万余家,其中企业4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95家,上市挂牌企业115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载体、研发机构220余家。2018年,济南高新区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11位(连续两年每年提升4个位次)、山东省第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由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导的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创新设计产业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万寿路2号,已投入使用载体面积6.4万㎡,在建载体8.2万㎡。
园区是山东省工信厅认定的全省唯一的省级工业设计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科协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两大“国字号”双创基地入驻园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效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构建人才链为核心,以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为重点,通过开展人才、技术、产业等发展战略咨询和指导、人才团队供需对接服务等运作,带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落地,同时为离岸人才企业项目再孵化和创业提供集中服务承载地。目前已吸引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应用工作站等多个高端科研团队入驻。
园区已入驻创新设计、科技研发类企业121家,集聚创新人才800多名,为3000余家企业开展了设计等专业服务,年营业收入近2.3亿元,税收近2000万,设计及科技研发投入和获得创新专利呈快速增长态势。每年组织的“工业设计与制造企业精准交流对接”活动,联动了大批省内优秀制造企业,仅2018年就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商业合作、风险资本投资等合作协议40多项,拉动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
园区以工业设计产业聚集为核心优势,研究市场、吸引资本,为制造企业提供创新能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市场对接机会。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面积为154.13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育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重汽、可口可乐、上海宝钢、三一重工、娃哈哈等几十家知名企业入区发展,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截止2019年上半年,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2家,其中交通装备产业企业25家;机械制造产业企业127家;精细化工产业企业61家;食品饮料产业企业26家。近三年来新增注册企业分别为488家、479家、473家,区内现有上市企业(不包括新三板、境外等上市企业)一家,为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5家,2018年区内企业上缴税金63.32亿元,拥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43家。
开发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双招双引”工作部署,在人才主管部门领导下,结合园区实际,自2014年始,为重点支持开发区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人才培训提升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确保开发区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1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协调引进海归博士等国家千层次人才,2016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汇编博士后工作资料,在区人才办的统一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类高层次人才资源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推动园区人才工作不断上新的水平。
青岛博士创业园创立于2014年1月,由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城阳区人民政府共同规划建设,规划面积2.8万平方米,青岛博士创业园以“高端智力密集、科技创新活跃、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建设目标,实现高层次人才聚青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纳26批,共268家企业入驻,目前在孵企业105家,挂牌上市企业18家,“千帆计划”入库34家,吸纳博士及以上学历创业者300余人,其中“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尖端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2千余人,含硕士、博士研究生400余人,高级职称152人。园区2016年被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第一、青岛市唯一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2018年园区营收近8000万元。
青岛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7年,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启动开发建设,陆地面积167平方公里。历经12年的发展,高新区先后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逾4000亿元。
作为青岛市创新创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聚焦软件信息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以打造“蓝贝”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为抓手,积极构筑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力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双创升级版建设。现拥有国家级孵化载体16家,投入使用孵化器面积220万平米,聚焦主导产业,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300余个,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3家、“四上”企业272家,上市挂牌企业达到54家。作为全市唯一的“人才特区”,高新区为各类人才提供涵盖创业扶持资金、房租减免、人才公寓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截止2018年底,累计兑现人才特区奖补资金2.2亿元,分配租赁型人才公寓1000余套。目前,高新区共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5200余人,其中院士33名、“千人计划”专家62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4名,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引领效应凸显。
今年5月,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山东省唯一获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列入国办激励表彰名单。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自2013年以来,已落户500余家企业,其中总投资过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27个,总投资453亿元;竣工投产22个,总投资88亿元。引进6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已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装备和行业领军企业为代表的“4+N”产业体系。
2018年全区现场观摩评议中位列各大功能区第一,并代表新区接受青岛市年度集中观摩、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集中观摩,省、市、区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区功能区首位。
2019年园区重点推进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年度投资80亿元。其中20个项目计划年底竣工或投产,30个项目计划年内开工在建。50个项目中,工业类项目26个,总投资305亿元;服务业类项目14个,总投资245亿元。内资项目35个,总投资500亿元,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50亿元。
截止到目前,园区竣工投产的重点产业项目有31个,包括:海尔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项目、奥德隆石油工程项目、塔塔汽车优客项目等;其中,2018年竣工投产项目16个,包括:海尔滚筒洗衣机项目、美国清冰机项目、科莱尔机器人、德国大陆汽车流体技术研发与生产项目等。
人才工作方面,园区吸引杨焕明院士工作站、Lars再生医学研究所、中德智能制造博士研究院、复旦心血管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芯恩集成电路等一批世界知名专家领衔高端科研院所落户,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点、青岛留学报国人才基地、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引智创新基地等。现集聚人才近9000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占人才总量的5‰,硕士以上人才占10.2%,外籍和海外留学人才占4.8%,各类比例均远高于一般水平,着力打造高端和海外人才特色鲜明的“博士邨”人才社区。
桓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核准面积1.79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61.44平方公里。先后入围“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环渤海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和“山东省十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园区现有各类企业87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近三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形成了以“石油炼化及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吸引美国科勒集团、德国雷法耐火材料等一批国际跨国公司相继落户,其中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 2018 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4.8亿元,入库税收 17.5亿元。
近年来,桓台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探索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淄博市“人才新政23条”,把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通盘考虑、一并规划,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园区现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区内投资30亿元的创智谷产业园总占地245亩,为企业创新创业、研发设计和人才引进搭建了智慧平台。2018年,桓台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桓台创智谷众创空间入选省级众创空间。
桓台经济开发区以“打造绿色协调发展先行区、产城融合建设示范区、创智创新创业引领区”为发展定位,把招才引智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和支撑,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以优越环境留住人才,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双赢发展。
枣庄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2月,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枣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鲁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区,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京沪两大都市的中间点,交通便利畅达。近年来,枣庄高新区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动能转换,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企业,进一步加大资助、奖励力度,对能够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低给予 500 万元项目资助,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的,再给予 100 万元奖励。同时,在就业创业、租房购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优惠支持,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目前,园区内企业总数4612家、主导产业企业1334家、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2881家、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2018年实现税收总额72238万元。园区现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检验检测中心、星创天地等共5家。
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2002年,产业集中度高,特色鲜明,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石油装备产业为主导的省级高新区,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专用配件集散地、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园区企业山东科瑞控股集团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装备企业。
2018年园区完成财政收入9876万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亿元。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3家(工业66家,服务业22家,批零12家,建筑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企业产品达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涵盖石油勘探、钻采、管道运输、地面工程设备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重要领域,基本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及贸易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2万余人,其中博士学位近300人,硕士学位800多人。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家,省级研发机构28家、市级研发机构47家,发明专利授权241件,国家和省首台套产品15个。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9.6%,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为70.9件,在全省列第5位。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代管面积721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人口36.7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95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4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在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65位,在山东省15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3位。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开发区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从政策支持、资金补助、产业扶持到生活保障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连续5年评选区级人才工程“汇智学者”,与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配合形成高层次人才评选体系。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余家,各类孵化器面积达47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完善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成立于1995年12月,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国、全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山东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开发区)。
园区现有综合办公楼、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等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建设了高水平创新创业成果展厅、会议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引进了北科大科技园等4家专业机构共建创新创业平台,进驻了千人计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家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金种子专项扶持资金”,对人才企业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房租减免、贷款贴息等从“孵化”到“扶强”全程化扶持。
共有475名海外留学人员来区创业,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3名,“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37名,烟台“双百计划”专家42人,海归博士创业团队124个,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肿瘤新药“恩度”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成果。累计创办企业776家,其中近3年新增129家,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上市、挂牌及被上市公司并购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被社会各界誉为“金种子工程”。
潍坊高新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区东部,是1992年设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面积11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2万,综合实力居国家高新区第21位、地级市列第2位。区内拥有上市企业6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个、省级众创空间9个。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亿元。
全区已形成四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以潍柴、福田、盛瑞为龙头,聚集华丰动力、天瑞重工等5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聚集150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以歌尔为引领的电声器件、智能硬件产业集群,以浪潮华光为引领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医养健康,聚集海王医药、华辰制药、沃华医药等100多家医药企业。新材料,聚集特钢集团、汇胜集团、俊富非织造等骨干企业20多家。
建立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扶持政策体系。给予国内外顶尖人才最高1000万元资金;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100万元、50万元资金;对企业新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高层次人才,按照实际支付薪酬10%的比例给予奖励。出台支持企业定向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来区创业就业政策。帮助解决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潍坊滨海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域面积67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10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总企业数量4523家,主导产业企业数量712家,近三年新增2418家,拥有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2个。滨海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先后获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环渤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山东省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2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8.2%。
滨海区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最优扶持政策,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随引随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经费资助,以及最高2亿元的政府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对来区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来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0万元、3000平方米研发用房和10000平方米生产用房支持,对来区工作的学历人才最高给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助,对各类人才提供落户服务和专业化人才公寓支持,妥善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
潍坊经济开发区是位于潍坊中心市区北部,地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83个村(居),总人口15万,综合实力在全省131家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5位。
经济区现有企业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6个,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当前正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集中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高端食品、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7.9亿元,增长8.2%。
建立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扶持政策体系。对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的,在享受省市政策外,区财政再给予企业 60 万元的经费资助;对来我区自主科技创业且申报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领军型人才,按照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 500 万元、300 万元、200 万元、50 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对来我区自主科技创业的博士,经认定合格,区财政给予 40 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出台支持企业定向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来区创业就业政策。帮助解决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寿光市,设有核心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蔬菜高科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等5个功能园区,总面积57.6平方公里。区内拥有注册企业73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1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上市企业5家,上市股票8支。种业研发、生物基新材料、动力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链企业共计94家。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5亿元,税收34.41亿元,财政总收入36.8亿元,其中公共预算收入22.47亿元。
园区正在致力打造“生物高新技术引领的绿色创新示范区”,构建种业研发、生物基新材料、动力装备产业协同发展的“1+2”绿色活力产业体系。四乙基米氏酮、碱性蓝7、Tgsh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甲氧苄啶、苄基萘基醚等1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生物基材料尼龙56为国际首创。拥有国家分子育种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6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平台8个。
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对符合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的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入选精英创业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产业领军人才最高150万元资助;企业引进大学生、硕士、博士分别享受6000元、5.4万元、18万元生活补贴;帮助解决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山东兖州工业园区是1992年山东省设立的首批经济开发区,辖新兖镇、大安镇,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16.8万人。中国500强企业2家,入区投资世界500强企业20家,培育了橡胶制品、纸制品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精细化工三个特色产业的“2+3”主导产业,形成了华勤工业园、太阳工业园、机械产业园 、食品医药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 、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空港产业园、颜店工业新城等“一区九园”的功能分区。园区在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中位居第二位、西部第一位;2018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30亿元、两税地方收入19.4亿元、外贸进出口155.8亿元、实际到位外资4.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高基数稳增长。今年实施的总投资388亿元的86个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园区重视对高端人才的服务,在研发场所、人才公寓、个税、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扶持。规模以上企业278家,主导产业企业数量200余家,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4000家,园区拥有太阳纸业、联诚精密等两家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5家、2018年税收总额35.3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67家。
济宁国家高新区是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高新区及省人才改革试验区、省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省科技金融试点区,拥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0余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90余家。
园区建成工程机械、光电信息、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4个国家产业基地和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拥有企业15000余家、主导产业企业1000家、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5000余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40余家。2018年,全区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突破500亿元,四新经济占投资比例达到30%,入选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全国百强48位。2019年,新获批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占比、三类专利申请量全市领先。围绕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目标,按照“两谷一港一中心”建设方针,全力打造济宁创新谷、济宁大数据谷、蓼河国际英才港、济宁资本中心,着力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经济再升级,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生态圈。
济宁经济开发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位于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黄金分割点上,总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人。作为济宁市重点打造的鲁西可续发展高地、经济隆起带和淮海经济圈最具活力、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区域,以建设“先进制造业隆起带、鲁西南物流集散地、生态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西部新城”为目标,规划布局为中部综合配套服务区(起步区)、南部商贸物流区、北部产业发展区三大功能片区。园区目前的人才政策主要是配套省、市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济发〔2018〕20号)。
济宁经济开发区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定位,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应急科技等产业为发展重点,积极探索专业化功能性产业园连片开发新模式,形成“两区六园三基地”的综合性产业布局。辖区供电、供水、供热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区内“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发达,2018年税收总额3.3亿元。园区现有工商注册企业1880家,其中主导产业企业84家,近三年新注册企业990家,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于1992年,1995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改革创新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对外开放先行区、产城融合标志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隆起带。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输变电、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现有注册企业6643家,其中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上市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34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9家,2018年度税收总额28亿元。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优势,完善人才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以真金白银吸引和支持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在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方面,对创业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最高给予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对推荐人选获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称号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刚性引进国家级、省级专家的企业,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柔性引进国家级、省级专家的企业,给予30万元、15万元奖励。在优化生活环境方面,对获得省级以上人才荣誉的专家,最高给予3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对企业全职引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兑现每月1500、3000元租房补贴,连补3年;不断推动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50平方米免租专家公寓。
山东新泰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省第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山东省首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示范基地。
园区覆盖矿山机械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及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发展光电科技、新材料、高端装备及保税物流产业。荣获“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山东省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山东省首批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荣誉称号。2015年青岛保税港区在园区内设立泰安功能区;2017年,清华启迪在园区内设立了江北第一个县级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2018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2家,地区生产总值318.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9亿元。在科技创新方面,推进“一个企业一个研发中心、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一个园区一个孵化器”的建设,建成浙大材料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等10家产业研究院,启迪之星等5家科技孵化器,建有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实验室。在人才政策方面,出台“人才十条”,多渠道引进创新人才,设立1亿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在北京等地建立招才引智工作联络站,选聘科技副职76名,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3000余人。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3月,是科技部、山东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三方共建的全国3个火炬高新区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两项国家改革试点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最新排名中位居第29位。目前全区共有企业146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113家、挂牌上市企业30多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全区共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82家,其中国家级12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众创空间5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了从顶尖人才到高端人才到基础性人才的全覆盖政策支持体系。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00万元创业启动支持资金和100万元津贴;对申报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给予最高700万元支持资金;对来区工作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按条件每月分别给予1000、2000、5000 元津贴。
2018年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工业实交“两税”合计20.5亿元,到2020年,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
日照高新区始建于2000年5月;2008年1月,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区。2017年1月,市委、市政府调整高新区管理体制,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和机制,“一区”是指核心区,由高新区管理;“多园”是指钢铁及配套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农用装备产业园等园区;规划面积130.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1.32平方公里、钢铁及配套产业园35.62平方公里、航空产业园50平方公里、农用装备产业园3.1平方公里。
2017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数量2485个、达到7889家;新增“四上”企业77家、达到15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达到35家;新增挂牌企业34家、达到39家(新三板3家);拥有主导产业(海洋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企业数量24家,挂牌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9个,2018年税收总额6.93亿。日照高新区根据市相关人才政策,结合高新区实际拟定《“三招三引”产业人才扶持政策》《“高新英才”工程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扶持办法》配套政策。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多年来,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培育发展了汽车及零部件、浆纸及印刷包装、粮油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以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截止2018年底,全区共有“四上”企业21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2018年,区三大产业实现产值49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02.3亿元、利税25.2亿元,分别增长15.7%、19.7%和14.4%,拉动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另外,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9%。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专业化水平,出台了《关于选聘人才专员与招商专员的实施方案》和《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努力打造“才聚开发区”服务品牌。目前,全区共引进培育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9人次、建立省级及以上平台载体47个,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临沂龙湖软件园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临沂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先后获得省级软件园、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众创空间等荣誉,园区以“中心+公司”运营服务模式,重点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应用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累计聚集大数据应用相关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累计销售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3840万元。
园区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软件测试服务平台等八大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了以共享办公、大数据培训为主的数智创客空间,设置了项目路演大厅、学术报告厅、创业咖啡区等,构筑全要素配套、舒适便捷的创业环境,可满足200余家创新型企业发展需求。先后出台10余项优惠政策,涉及人才、知识产权、挂牌上市、市场拓展等领域,建成完善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帮扶机制,打造了“龙软创新大会”、“导师面对面”、“龙软大讲堂”等服务活动品牌,形成了完整的“创业项目+孵化器+加速器”创业企业培育体系。
下一步园区依托临沂人口大市、商贸物流发达、小微企业规模大等资源禀赋,重点吸引国内大数据应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标杆企业入驻,打造成为全市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山东齐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公共孵化服务面积约47.5万平,项目总投资20亿元,包括已建成的总建筑面积4万平的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科技孵化器、2.3万平的齐鲁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一期工程、正在建设的总建筑面积5.2万平的齐鲁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二期工程和今年已开工建设的总建筑面积36万平的齐鲁科技小镇工程,均坐落在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板块。
目前有两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一家省级电商平台。按国家级标准孵化器打造修建,分为综合楼、会议培训中心和A、B、C、D四座研发办公楼,集研发办公、中试空间、众创空间、会议中心、人才公寓及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1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已落户其中。孵化器围绕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了磁悬浮研究中心、碳纤维及符合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家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平台设施资产总值超过5.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孵化企业130多家,20余家企业孵化毕业,10家企业成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90余项。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12月成立,1995年10月正式启动,2013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现有市场主体2.85万家、企业1.3万家,近3年新增注册企业7781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版挂牌企业4家,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器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15个,高新技术企业14家。2018年实现税收 13.68亿元。
今年3月份,开发区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聊开发〔2019〕2号),将企业全职引进人才分为A-F类,分别每月补贴30000元、20000元、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工作津贴,对人才团队资助200万元、柔性引进人才最高补贴30万元,对人才工程申报最高奖励200万(个人100万、企业100万),对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最高支持1000万元。另外,聊城市对博士、硕士、“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分别每月补贴3000元、2000元、1000元。在开发区工作的博士、研究生、重点高校毕业生每月合计可领取补贴6000元、3500元、2500元。建设一批专家公寓、白领公寓,配套床、电视、洗衣机等生活用品,实现“拎包入住”。
聊城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3+1”产业体系新格局。2018年税收总额188539万元,目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家,其中国家级各类平台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0%以上。高新区自行出台高新区“3111”人才工程,自主申报、引进国家特聘专家6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名、泰山系列人才4名,各类高层次人才305人,正在引领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体系完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日益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衍生效应,实现了生物科技领域的“新突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阿里云创新中心、市信息化处理中心、省工业机器人检测中心成为高新区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高端引擎。着眼未来,我们倾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创新驱动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催化剂”。
临清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思想上放眼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全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创业创新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园区推行“管委会+办事处+国有公司”模式,管委会、办事处集中精力谋全局、国有公司聚焦主业抓运营。4月4日临清市经开实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工作已经完成,按照“短期重投资、中线抓经营、长线造实体”的发展思路,为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托。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和“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的多元招商模式,着手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选址、设点、布岗,设立驻外招商办事处,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力实施蹲点招商,搭建连接先进地区的产业、项目、技术直通车。
园区现有四上企业62家,其中工业34家、贸易18家、服务业10 家。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分类,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现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等多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目前我们依托项目来推进,围绕产业来谋划,引导优势资源向开发区集聚,致力打造“3+2+3”产业布局。
山东无棣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开发区。现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园区目前聚集了机械装备、智能制造、木器加工、海洋产业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不锈钢制造等产业。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66亿元,同比增长10.17%,实现公共预算财政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2.29%。发展规划和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年均增速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88亿元,年均递增16%左右。形成集群发展、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的产业新格局。园区优势:一是交通区位得天独厚。开发区濒临渤海,毗邻河北,东连胶东半岛,南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连接山东两大经济板块和京津冀的重要节点,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叠加区域。开发区靠近长深、荣乌、滨德等3条高速和205国道、大济路、蔡河路等交通主干线;秦滨高速、黄大铁路、滨州大港及滨港铁路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建天津至潍坊(京沪高铁二通道)高速铁路已完成预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该高铁所设无棣东站,位于无棣经济开发区内。二是土地资源充沛。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约12万亩,现已储备可直接利用土地1000余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拥有供热中心、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等企业生产设备,实现了通上下水、通路、通电、通邮、通讯、通热、宽带、有限电视和土地整平“九通一平”。启动了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研发试验、科技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孵化园建设。园区已入驻企业概况:园区目前落户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84家,初步形成了以卢斯得机械、河山机械等领军企业为支撑的高端装备制造区;以盛发科工贸、永嘉电子等企业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以欧亚木器、绿嘉木塑等为支撑的木器加工产业集聚区;和铭仕汽车城、新正大汽贸城为支撑的汽车商贸产业集聚局。
园区积极探索“企业搭台,政府支持,员工创业”的模式,依托园区技术、资源优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在园区开展多种形式创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较强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型农民。目前园区“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农家乐”、“采摘园”等创业项目100多个。
邹平省级农业科技园新型经营主体入驻: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3家,共9家。其中:主导产业企业数量6家,新增注册企业3家。年总营业收入达10.58亿元。
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D2楼,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于2018年建成并投用。截止目前已有中科芯云、歌尔微电子、大唐半导体、矽昌通信、宇芯智能、青软晶尊等25个微电子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成为青岛市微电子产业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区域之一。微电子创新中心全面开展中科院青岛EDA中心平台建设、服务工作,包括引进高端高层次人才,组织建设平台服务业务,开展集成电路工具/设计等中高级培训,组织技术交流/集成电路设计高峰论坛等会议等;推动先进封装测试平台建设,建成国内先进封装测试交流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集成式智能传感器项目的产业化提供先进封装工艺服务支撑;推动磁传感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提供AMR、GMR和TMR 3种磁传感芯片制备、加工及测试全流程服务,建立成熟有效的仪器共享运行机制,通过青岛市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设备共享;积极推动青岛芯谷·美国高通·歌尔联合创新中心运营工作,创新实验室和展示中心相结合,为更多本地双创企业投身智能产品开发拓宽思路。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全球招纳知名院士,牢牢把握国际性、顶尖性、中坚性、市场性四项立港原则,通过“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同时按市场方式组建企业)、围绕一个专业领域、落地一个主导项目和一批配套项目”,培育形成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分刚性院士、全职院士、注册院士三种方式引进院士,并按照引进方式不同给予生活补贴、入港扶持资金、院士突出贡献奖励等扶持。
累计签约108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93名,占86%;有32名院士的项目落地,15个项目产出47种产品,包括NPR钢新材料、二次水系电池、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等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的新产品,应用于原油开采的自悬浮高强度支撑剂、自聚防砂等新技术。2018年院士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9亿元、税收10.07亿元。
以体制机制融会贯通为关键支点,开辟了国际合作的管道资源。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均实现百名海外院士汇聚,启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 “国际院士联系网络”,逐步形成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以构筑院士生态体系和经济成长体系为目标,建设配置了百万平米载体。采用“管委会+集团公司”运作模式,已启用集群性载体50.8万平方米,到2019年底建设300万平方米,承载院士实验室、研究院、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加速器、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大数据中心、人才公寓等。
齐鲁化学工业区成立于2003年5月,是山东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的重要合作项目,是继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区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发改工业【2003】38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齐鲁化学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
2018年,全省首批第一名通过“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规划面积61.51平方公里,属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新材料类化工园区,位列中国化工园区前第5位,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催化剂生产基地。齐鲁化工区以齐鲁石化公司为核心,培育形成了原料油加工、塑料加工、低碳烯烃、碳四、聚氨酯、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等6大产业链条,具备1820万吨原油、80万吨乙烯、70万吨芳烃、60万吨增塑剂等大宗商品的年生产、加工能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0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46家,上市企业7家,分别是齐鲁石化、齐翔腾达、三维工程、蓝帆医疗、英科医疗、阳煤一化、包钢灵芝。
2018年,齐鲁化工区完成产值132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89.9亿元;实现利润75.4亿元。2019年1-6月份,齐鲁化工区完成产值664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42亿;实现利润15.6亿元。
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是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设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02年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 2015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山东省创业示范园区”,2017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2018年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创业中心现有入驻企业和机构430余家,其中主导企业350余家,近三年新增注册企业130余家,园区企业中上市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2018年税收总额1.6亿元。 创业中心积极落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人才政策(主要是办公用房方面):加大对“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对携科技项目到高新区注册公司进行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经评审认定,五年内无偿提供最多2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或补贴。
“启迪之星”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清华创业园,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孵化器,于2001年注册成立公司,在全球建立孵化基地140多个,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有38家企业成功上市,另有40家企业被并购。
启迪之星(枣庄)孵化基地作为启迪之星全球孵化网络的其中一个支点,汇聚各方资源,于2017年8月由启迪之星与市中区人民政府在清华科技园签约落地市中区,先后组织开展活动70余场,推介高端人才、项目100余项,吸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位,招引入孵创新型企业35家,成功创建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入选全省20个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刊播。
启迪之星(枣庄)孵化基地获取融资企业共8家,其中在孵企业一甲动漫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在孵企业亿新医疗成功开发电子胶片系统,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并获得启迪之星微股权投资。2018年10月,启迪之星(枣庄)团队携归国创业团队参加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对接海外优质资源。同时,孵化基地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基地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地,推动实现人才链、项目链、资金链三链融合驱动发展。
墨子科创园是滕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快项目落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总面积5.58平方公里。其中,作为核心区的精密机床研发孵化制造基地,占地1.5平方公里,总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生产制造、研发办公、生活配套、商务服务等功能分区,借鉴国内外先进园区运作经验,以“标准厂房+量身定做+保姆服务+参股经营”的模式,助力企业及项目拎包生产、轻装上阵。
墨子科创园规划区内建有滕州市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暨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北京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等研发孵化平台,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机床及机械密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检测中心,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普鲁特机床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孵化、生产、检测于一体,产业配套齐全,功能定位合理。核心区一期自2018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建成定制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新招引枣庄北航机床研究院、上海岳合机电科技、北京恒久等6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项目成功入驻,并正常投产运营。
滕州市围绕墨子科创园组建专业招商运营团队,立足国家产业政策、滕州产业基础,进行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管理等“店小二”式服务;成立产业基金,参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2019年3月全省新旧动能项目落地现场观摩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等领导对园区的模式和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认可。2019年4月,墨子科创园纳入全省第二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
东营市胜利大学生创业园位于东营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建于2014年9月,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由东营市科创创业园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累计孵化企业373家,累计引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创业就业13人。园内现有在孵企业48家,在孵企业共获得各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等知识产权120余项,经省科技厅备案入库的省级科技型小微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在孵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创客中国优胜奖、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银奖、“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组银奖等多项奖励。
创业园2015年4月被团省委评定为“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省级青年文明号”,2015年9月被省人社厅评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2016年8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创客之家”和“省级众创空间”,2016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016年10月被省中小企业局评定为“省级中小企业辅导基地”,2017年9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4月被人社部认定为“第四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烟台高新区创业1号自2015年6月运营以来,以培育市场主体、创优孵化环境为核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创业孵化服务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烟台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截止目前创业1号在孵企业484家,其中近三年新增企业215家,上市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软件企业13家,获得社会融资企业5家以上。为拓宽国际视野,吸引高端人才,创业1号积极参与组织2015年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总决赛、2016年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烟台赛区互联网总决赛、中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仪式、中英海上风电大会、2018年山东省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大赛、2019烟台院士峰会、2019年第20届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国际科技、人才交流活动,搭建多种国际技术和人才对接渠道,为在孵企业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其中,创业1号企业参加2018年烟台市中小微行动计划在孵企业组全市30个晋级名单中,仅创业1号企业就有10家,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
另外,创业1号孵化器工作人员于2018年参加烟台市海内外创新创业大赛对接活动,与一等奖获得者史强的纳米3D打印项目、二等奖获得者英国范强博士的半导体光电芯片项目、朱铁峰团队的水下机器人项目深入沟通,史强团队在我们的支持下,与高新区中航联创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范强博士项目,创业1号帮助对接烟台大学相关人才和提供办公场所入驻,因范强老师在英国教学时间冲突,会延后来高新区创业;朱铁峰水下机器人项目成功在创业1号孵化,成立山东格宁海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发工作。今年,创业1号有3家以上项目报名参加2019年烟台市海内外创业大赛,其中顾作晓的增强现实设备及行业应用系统项目报名成功。目前,烟台大学千人计划学者江亮博士的新材料研究院即将落地创业1号,该项目目前已经拿到山东省一事一议资金3000万元。
美加科技孵化器201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模式,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烟台市政府共建园区,经过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互联网+海洋为主导的海洋专业孵化器格局。目前园区总面积1万余平米,有三个孵化场地,在孵企业60余家,近三年聚焦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医养健康、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增孵化企业40余家,毕业企业20余家,四版上市企业4家,获得融资企业6家。
依托于孵化器拥有的海外人才资源,结合海洋产业需求,孵化器与加拿大加中企业发展中心等多家海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引进十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行业集中在海洋环境监测、修复,海产养殖物联网等方面,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海外人才与本地企业共同发展模式。
对于人才项目,孵化器构建人才投资基金、区担保、银行服务体系,给予人才项目金融支持。目前孵化器正在开展人才项目提升工程,与当地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行业研究院,依托企业在市场、资金优势,针对性引进人才项目,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问题。2018年针对性服务高层次人才50人次,引进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4人。
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于2006年,由潍坊市和高新区政府全额拨款建设的山东省第一家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建有一流的公共技术研发和中试平台,投资近亿元组建了22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认证)的开放型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制药、制剂、药妆品和消毒产品四条中试平台,拥有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等国际领先的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园区以新药创制、中医药和生态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并形成3大成熟产业体系,园区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泰山学者专家岗,建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3项,在研新药项目26个,获得国家药品批号421项。
目前共有在孵企业112家,近三年新增企业55家,总计毕业企业47家,其中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2家,改制挂牌13家,在孵企业中有5家企业获得融资。园区与美、俄、英、德、韩、日、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展开合作,共聚集“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13名、“泰山”系列省级人才23名、海内外专家200多名。园区对落户的专家除国家政策外,在配套经费、产业扶持、生活补助、医疗保障等方面均有相应支持。
近年来,泰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打造“苗圃-孵化-加速”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强化高水平服务,提高专业孵化能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毕业企业做大做强、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现有在孵企业180家,新增在孵企业122家,其中8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孵化成功率达到80%,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中20%的来自孵化器,其中7家企业入选市创新型企业50强。相继引进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博士、爱尔兰国家女性创业大使刘雪梅,英国赫尔大学博士李建和,美国俄亥俄莱特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刘乾明,韩国崇实大学博士文龙日等10余位高层次人才。涉及新材料、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领域。截止目前,累计毕业企业达到74家,上市挂牌企业4家,其中1家企业创业板上市,2家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山大泰山科技园是东平县与山东大学合作,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以区域发展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孵化和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以互联网、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的创新创业平台和新兴产业集聚区。
园区规划占地5000亩,包括项目孵化区、产业加速区、生活配套区、小微企业创业园、扶贫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等“三区两园一基地”。
2017年6月,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累计入驻56家,蝰蛇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泰力科技手机新材料、硕为思大数据产业基地、银智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区,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泰美医药包装、亿来塑业等优质企业在产业加速区茁壮成长,形成了智能制造、大数据、高效农业等产业集群。山东蝰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沃普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美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山东瑞泰正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海工科技有限公司、泰安市百斯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环翠区科技创新孵化器由威海市环翠区政府出资设立,建筑面积10189.25 平方米,地处威海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创客之家。目前,环翠区科技创新孵化器共有在孵企业44 家,其中博士创业项目8 个,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 个。共培育挂牌上市企业1 家、高新技术企业4 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 家、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优胜企业5 家(2019 年14 个项目参加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8 个项目成功入围),在孵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达105 件。
环翠区科技创新孵化器打造了“孵化器+投资基金+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模式,为在孵企业提供精准定制化孵化服务。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孵化器先后引入新创基金、北创基金等6家投资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目前孵化器自有以及合作孵化基金金额达到4.1亿,在孵企业有5 家获得投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800 余万元。为提高创业者创业激情,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近两年先后组织了“高层次人才环翠行”、“环翠区创新创业大赛”、“环翠区创客嘉年华”等大型品牌创业活动,极大的提升了科技创新孵化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威海高新区创业中心成立于1998 年12 月,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创业服务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截至目前,孵化企业总数达到550 余家,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 家;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市场挂牌17 家,获得投融资在孵企业26 家。近3 年新增孵化企业111 家;在孵企业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的企业5 家。整合了对韩、日、欧技术转移机构,打造了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建设了韩国创新技术项目加速区,承接韩国相关机构及高新技术项目。打造了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威海创新创业基地,已整合日本专家40 余名,主要涉及海洋生物技术、中医药、土壤环境改良、医疗器械及医药等领域。以德国山东同乡会设立的威海博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面向德国乃至欧洲引进包括膜技术、软件等8个领域先进技并推广应用。另外,与英国、瑞士、独联体等国家均开展过多次技术合作。目前园区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专家12 人。依托海外留学人员组织,在美、韩、英、加等国设立了9 个海外引才工作站,赴国外开展海外人才引进活动。近年来,威海市已组团赴韩国釜山、仁川、忠清北道、首尔,美国波士顿,加拿大温哥华等地,举办了人才项目推介活动,广泛宣传了威海市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
日照京华科技企业孵化器,始建于2013年9月,由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互联网企业技术运营团队发起筹建,是日照市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科技型孵化器,也是山东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日照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日照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日照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百度营销大学全国最佳合作伙伴、淘宝短视频官方拍摄制作基地等荣誉资质。
孵化器位于日照大学城中心区,北京电商联盟负责资源引进,日照京华电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孵化器建设采用“1+N”模式,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有联合基地。京华孵化器是根据互联网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由日照京华电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联合《CCTV中国创业者》、百度、阿里、京东、白马资本等合作伙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临沂科技创业园成立于2001年,是临沂高新区管委会领导下的公益性事业服务机构,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海智工作基地、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
园区现有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在孵项目215家。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14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12家企业在新三板或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转化科技成果600多项。2016年-2018年园区新增孵化企业162家,预计今年将引进科技孵化项目60个。孵化器毕业企业上市企业1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支持的企业5家,获得融资的在孵企业3家。
目前,园区重点在孵企业从业人员3251人,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包括海外特聘专家、海外留学人员)231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526人。截至目前,园区引进、培养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千人计划3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展览会、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组织业参加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山东省小微企业竞技行动、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山东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创新创业赛事。
临沂盘古天地产业园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由盘古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一期建成面积25885平米。
园区定位:依托盘古集团丰厚的资源和丰富的产业孵化经验,园区致力于为众多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以时间积累换取发展空间,抓长尾服务地方经济和整个创业群体;公益为本,助人达己,增值创收,共同发展”的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通过建设“党建、基础服务、创业辅导和交流培训、管理咨询和市场推广、项目推介与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专业服务”六个功能性支撑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IAAS、PAAS、SAAS”层级服务。
孵化企业情况:在孵企业总数78家,近三年新增51家。毕业企业被收购的企业2家,获省级以上科技奖无,累计获得融资企业3家,开展海外跨境电商合作活动3次,盘古集团旗下德国Teknihall分公司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海外员工256人。
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位于德州东部城区核心区,总占地面积629亩,规划建筑面积50万㎡,目前一、二期已建成28.9万㎡,完成投资9亿元。园区既有孵化功能、也有加速功能,既有创业功能、也有生活功能,是全生态的创新创造创业基地,入驻企业和人才足不出园即可享受从初创到成长过程中的保姆式服务、拎包式入驻、全链条式促进,实现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推进。
2018年6月份正式验收投用,已经累计落户清控启迪、中关村天使街等专业平台型“双创”机构10家,引进在孵项目162个,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认定支持的项目24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支持的企业2家,获得融资的在孵企业1家,具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4个。目前,共有2900余人在园区里创业就业和工作生活,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2%,硕士、博士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12%。园区运营以来,实现产值3.45亿元,税收2932万元。
山东齐鲁高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公共孵化服务面积约47.5万平,项目总投资20亿元,包括已建成的总建筑面积4万平的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科技孵化器、2.3万平的齐鲁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一期工程、正在建设的总建筑面积5.2万平的齐鲁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二期工程和今年已开工建设的总建筑面积36万平的齐鲁科技小镇工程,均坐落在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板块。
目前有两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一家省级电商平台。按国家级标准孵化器打造修建,分为综合楼、会议培训中心和A、B、C、D四座研发办公楼,集研发办公、中试空间、众创空间、会议中心、人才公寓及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1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已落户其中。孵化器围绕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了磁悬浮研究中心、碳纤维及符合材料研究中心等20余家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平台设施资产总值超过5.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孵化企业130多家,20余家企业孵化毕业,10家企业成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90余项。
中心在聊城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创造环境、孵化项目、培育企业、造就人才”的宗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积极为科技型企业、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各种服务,先后培育孵化了科尔仪表、龙普太阳能等77家科技型企业,为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创业中心已聚集在孵企业120家,涉及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2008年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0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2012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聊城市大学生众创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华翔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位于滨州经济开发区黄河二路与渤海二十四路交叉口(渤海二十四路557号)华翔大厦内,是原闲置的滨州金融期货大厦烂尾楼项目。大厦A座整体为22层,建筑面积共22000m2,内部安装有中央空调、观光电梯、甲级防火设施、双电源供电,框架剪力墙结构,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间隔,外围三面环路,绿化面积6400m2,道路及硬化5000m2,拥有大型停车场和创业主题广场。
目前在孵企业数量90家,累计完成入驻创业实体120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500余人次,孵化成功率为100%,入驻率为90%以上。有4家企业进入齐鲁股权交易所,有1家进入新三板上市程序,有2家企业共累计获得投融资5000万元。
华翔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拥有创业导师30余名,涵盖二级创业咨询师、培训机构导师、成功企业家、专家、大学教授等多种类型。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政策剖析、创业知识咨询与培训、法律政策解读,帮助企业提高创业本领、规避创业风险,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园区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现有注册在孵企业80多家,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领域,其中晶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非线性激光晶体、海迪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医用缝合线等10多项科技成果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上市公司1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创业导师10名,引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3家,综合性产业创新服务平台1家。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税收320万元,保持了全市孵化器园区中的领先地位,成为单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园区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十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 专家5人,泰山学者5人,博士研究生10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个,申报发明专利10件。
菏泽市新世纪科技城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数61家,近三年新增孵化企业56家,孵化器毕业企业19家 ,被收购的企业1家,在孵企业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支持的企业2家,获得融资的在孵企业3家,孵化器现有管理人员12人,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孵化服务人员6人。同时建立了创业导师工作机制,拥有创业导师数量20人,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管理、市场、金融等方面的服务。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孵化器组织开展国际合作3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1人。
鄄城县科技孵化器(鄄城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是鄄城县人民政府为扶持机械电子中小型企业而设立的省级专业孵化器,是鄄城县科技局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机构管理人员4人,大专以上人员4人,接受专业培训人员3人。该孵化器于2016年建成并启动,占地面积30亩,孵化用房12000平方米,其中企业用房9280平方米,入孵率100%。
单位性质为全额事业单位,政府累计投资2600千元。科技孵化器在功能定位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基础产品中试放大为主,二是聚焦了一批较为突出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目前科技孵化器重点引进和扶持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产业。近几年来,孵化器发展势头良好,入驻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共承担各类科技人才项目2项,菏泽市创新创业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累计申请专利19项,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企业3家。大多数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壮大,到目前为止,累计孵化企业13家,其中毕业企业3家,2018年,在孵企业实现收入246万元,创造利税220万元。
烟台思创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全心全意帮企业解读和享受政策扶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双评估认定、创新平台认定
知识产权代理及融资上市等其它政府荣誉及资金策划
如咨询业务,请给小编留言或致电:
电话:0535-2100186 13455561791 18553567508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悦海中心B座
网址:http://www.ytstrong.com/
(免责声明: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全部来自正规公开渠道(比如政府部门网站)②我们从不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③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政策法规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
手机:13455561791
-
电话:0535-2100186
-
邮箱:ytsczx@126.com
-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鲁商悦海中心B座